中國有數萬家品牌策劃公司,然而并非每家品牌策劃公司都像他們自己標榜的那樣專業,這些品牌策劃公司所犯的錯誤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樣,怎么數也數不完。今天龍獅總結幾條品牌策劃公司最容易犯的錯誤,以供各位參考。
錯誤一: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很多品牌策劃公司為了證實自身觀點的正確性,往往會拋出一套看似強大的邏輯,這套邏輯中會包含各種理論以及例子,看似一點毛病都沒有,實質上往往具有致命性的缺陷。
舉個例子,打出“醬香新領袖”的國臺酒,它背后的邏輯就是像當年百事可樂挑戰可口可樂那樣,成為行業領袖的挑戰者,其目的就是成為與茅臺并駕齊驅的醬香白酒品牌。
眾所周知,茅臺就是醬香白酒當之無愧的領導品牌,這時候國臺酒跳出來說,“茅臺已經過時了,我才是醬香白酒的新領袖!毕M者會接受嗎?消費者會想,你國臺酒有什么?憑什么挑戰茅臺?而國臺酒并沒有給出任何挑戰茅臺的有力支撐。
上圖是國臺酒公布的2015年銷售數據,可以看到酒臺酒年銷售額9138萬,納稅2367萬,還余6771萬,可是看看這個企業負債是多少?居然是10.8億!比起茅臺數百億的年銷售額,國臺酒可謂九牛一毛,何來醬香新領袖?
國臺酒正確的做法是借力茅臺,而不是挑戰茅臺。這種做法在2018年,被郎酒發現了,提出“中國兩大醬香白酒之一”口號,成為繼茅臺之后的另一醬香白酒選擇。本來國臺酒可能成為“中國兩大醬香白酒之一”的,可惜它選擇了一個不可能達到的品牌定位,把醬香第二拱手讓人。
錯誤二:挑戰消費者認知
一個成功的品牌策劃,往往是在消費者常識方面順勢而為的,而不是努力去說服消費者接受一個新理念。用戶認知的教育過程難于上青天,教育市場基本上等于慢性自殺。
百事可樂就做過這樣的蠢事:1992年,百事曾推出過一款無色的可樂,取名為“水晶百事”(Crystal Pepsi),主打健康牌,號稱無人造添加劑,不含咖啡因,但味道卻與普通百事無差別。1994年,水晶百事被改名為“水晶”,并以橙味可樂的定位再度亮相,但依然沒有得到市場認可,最終只能停產下架。
白色可樂為什么會失敗?盡管你說得很好“無人造添加劑,不含咖啡因”,但是可樂在消費者心智中就是深棕色的,白色的可樂是什么鬼?我接受不了!
而在“白色的可樂”上,可口可樂卻做得很聰明,推出一個“七喜”品牌,定位為“非可樂”,而不是“白色可樂”,成為品牌成功的經典案例。
錯誤三:為創意而創意
品牌策劃公司在做品牌策劃時應避免陷入“新、奇、特”的誤區,切不可為創意而創意。雖然在品牌定位是尋找品牌差異化的過程,然而依然需要品牌能夠適應市場消費的需求變化與消費特征。很多企業希望能夠通過一兩個“好點子”,使品牌能夠在一夜之間迅速成名,利用一些嘩眾取寵的“噱頭”來提高關注率等等。雖然這種方法能夠在短時間內達成品牌知名度的提高,但是對品牌長期發展而言只會產生負面影響。
90 年代一個著名的爛創意,寵物專用瓶裝水。某品牌策劃公司發現,經他們的深入研究顯示,鏟屎官們愿意為寵物花更多錢,當時的營銷人員似乎看到了一片大藍海,口渴的貓!和口渴的狗!就這么誕生了,這種水還有牛肉味和魚香味,結果可想而知。
錯誤四:品牌策劃公司責任感的缺失
從八九十年代以來,中國的品牌營銷策劃已經走過了30多個年頭,在這不算太長的歷程中,誕生了無數所謂的“點子大王”和“策劃大師”,他們憑借豐富的經驗也確實做了一些成功案例。但是,隨著“靈機一動”就能賺錢的“策劃”概念誕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這個行列,他們把企業和企業老板們當傻瓜,以為憑借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就能賺取利潤,而一旦策劃不成功就將責任推向企業。
中國品牌策劃界的職業責任感的缺失是品牌策劃人犯下的最嚴重的錯誤。品牌策劃公司龍獅認為,負責任的品牌策劃公司應該永遠把客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真正幫助客戶解決難題,而不是只會侃侃而談的忽悠。
我們將根據您的需求,提供適配的品牌營銷解決方案。